第(3/3)页 学堂不止全免学生学费,还免费提供早中两餐。 如果家里住的远的,还提供宿舍免费入住,且包一日三餐。 一面想办法给百姓增收,一面又给他们减免学习的成本,成效自然很高。 但他的成效越高,那些士族就越坐不住。 随着玉米、土豆、红薯这些高产作物流入,不管这些东西好吃不好吃,至少百姓在土里刨出来的食物,能让他们垫饱肚子之余,还能有些富余补贴家用。 这也意味着,士族想通过饥饿、灾荒,大肆放贷从而兼并土地的美梦,一点一点被敲的粉碎。 况且,随着高产作物不断种下、生长、收获,土地也会变得越来越不‘值钱’。 以往需要三亩地,可能才够一家老小吃个半饱,现在可能只需要一半,甚至更少的土地,就能让全家吃饱。 这些,还只是触犯了他们的当时利益。 但学制改革,无疑是举着锄头,不,按照苏谨推广的速度,这已经不是举着锄头,而是拿着大炮轰他们的祖坟。 现在大明朝堂的官员,以两淮、江西一带的最多,是为什么? 除了受这些地方学风影响以外,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肥沃,是养育士族的沃土。 可是照着苏谨这样搞下去,不出十年,士族子弟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。 而取而代之的,就是他们以往瞧不上的泥腿子,和那些狗一样的小农户。 这样的矛盾,绝不是相互退让一步就能解决的,注定是不死不休的结局。 之前,路确的推广任务完成的还算顺利,毕竟越靠近应天的地方,掌控力就越强。 但随着他渐渐远离京城,刚到河南的地界,阻力就接二连三的接踵而至。 直到他到了开封府后,积压已久的矛盾,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爆发...